杨东志《麦囤赶考》

麦囤是古城鹿邑城南人,家中颇有资产,据说家人出门到走上七天,都可以看见自己家的“地盘”。

麦囤不笨,但是并不聪慧。说白了,就是他根本不是“读书”的料。

麦囤的爷爷和父亲虽然“家大业大”,但却苦于没有“官府”背景,经常受人欺负。

麦囤出生后,他的爷爷和父亲便决计让他读书识字,以图日后能够弄个一官半职,给家里“撑撑门事”。所以,麦囤刚刚四岁,就被“望子成龙”心切父亲的父亲送到了一家私塾读书。而且在他十六岁时,就为他花钱“捐”了一个“生员”,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“秀才”。

可是,麦囤不谙“读书”之道。他常常是正在背诵《大学》,突然就不知不觉地加入了《论语》的内容。为此,他没有少挨私塾先生的戒尺。

只到麦囤年逾“不惑”,他的父亲方才不得已又花钱“疏通关节”,并帮他“说通”先生,让先生准许他去参加“乡试”。

所谓“乡试”,清代定为每三年一次,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举行,凡本省生员与监生、荫生、官生、贡生,经科考、岁科、录遗合格者,均可应试。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为正科,遇庆典加科为“恩科”,考期亦在八月。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。中式称为“举人”,第一名称“解元”,第二名称为“亚元”,第三、四、五名称为“经魁”,第六名称为“亚魁”。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。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。

考场上,麦囤望着发下来的试卷,一脸茫然。因为他没有学会类似的文章写法,故而只有百无聊赖地等待下卷。等着等着,他竟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。

朦胧中,麦囤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慢慢向他走了过来。

“人家都在答卷,你怎么坐在这儿睡觉?”老人问。

“我不会做。”麦囤答。

“那我替你做吧?”老人说着,便伸手拿过毛笔。

麦囤还没反应过来,就见那老人在自己的试卷上一阵猛涂,根本不是在“写”。他气愤地大喊一声:“你……”接着便惊醒了。

下场时,麦囤只好无可奈何地将这张被老人“涂”过的试卷交了上去。

第二场考试开始,张生一看试卷,依然不会做。于是他又晕晕乎乎地睡着了。睡梦中,他又看见了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人。

老人又是一阵乱涂。

麦囤又是一气惊醒。

第三场考试,依然如故……

考试结束后,麦囤本应立马回家。但是,他为了等着一同前来参加“乡试”的同乡同窗一起回归,只好耐心地等待着“发榜”。

发榜之日,麦囤被同窗好友死拉硬拽,方才同意与他们一起去看榜文。这一看,麦囤大吃一惊——自己的名字竟赫然列于榜首。“我中了?”麦囤百思不得其解。

回到家中,麦囤与家人说及考场经历,众人皆惊奇不已。

麦囤的爷爷慢条斯理地问道:“那梦中的老人叫什么名字?你问过吗?”

“问过。”麦囤略有所思之后,回答说,“他说……他说……他叫酇义观。”

麦囤的爷爷皱了皱眉头,陷入了沉思……

第二天,麦囤的爷爷突然一拍大腿:“噢……酇义观……我明白了……是他……报恩来了。”

原来,几十年前,麦囤的太爷——也就是麦囤爷爷的父亲去世时,派人前往墓地打墓坑。挖着挖着,打墓人发现地下有一架白骨。也就是说,这个地方在若干年前曾经埋过一个死人。于是,打墓人便问麦囤的爷爷:“咋办?”

“我们不能把棺木压在人家的身上。这样吧……咱把墓坑……往左边错一棺材。”

许是这“酇义观”(错一棺)地下有灵,到了关键时刻帮了麦囤一把,让他“蟾宫折桂”,“金榜题名”。

后来,麦囤还真的做了一任邻县的“知县”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鬼话连篇

她怀上了鬼胎

2018-11-6 15:09:16

资料鬼话连篇

嘎吱响的秋千

2018-11-7 22:32:47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