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棺狗
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故事
在我爸年轻的那个年代,有一种动物,不知道名字,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熊。
说是熊,其实是狗,它身体和寻常狗没有什么区别,就是身躯大了些,还有就是它的头特别硬。至于名字里有个熊,大概是说它战斗力强吧。据老人传,这是一个会吃人的物种。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和孩子普及关于狗头熊的危害。所以当地人一般吓孩子不用狼(“快睡吧,睡吧,再不睡狗头熊就要来把你叼走吃了”)稍微开始记事的小孩子一听,基本都会安静下来了。
我爸当年有幸在下山途中和狗头熊来了一次撞面(真不知道有幸还是不幸),当时我爸手心都是汗啊,虚的,这可是会吃人的物件,但是却不能跑,越是这种情况,我们越要有气势(奶奶说这样对方就会不敢立刻扑过来,担心你有什么后手,狗头熊,虽然是狗的一种,但是它向狼一样,狡猾着嘞)。
在二者打量的瞬间,我爹就向狗头熊扑过去了,对方果然被吓了一跳,条件反射就往后跑。其实过程我也忘记了,到底我爹和我说的是人追狗还是狗追人,反正最后狗头熊是被各个街坊邻居弄出的敲打声给吓走了,我爸才得以回家。
咳,跑远了。
在大人讲述中,其实狗头熊还有一个土称,叫开棺狗,至于由来呢,且听我慢慢道来。(容我皮一下)
狗头熊其实在很早的一次战乱时期出现的,具体时间也不清楚。总归来说,那是个四处都在打仗,到处都在死人,各家各户也没什么粮食。既然人都已经快吃不上饭了,那么也就不会再养狗,为家庭多添一张要吃饭的嘴。
但是狗不吃东西怎么能活下来呢?当时但凡是能吃的,都会被人拿来填腹充饥。狗哪里会争得过人,更何况,在那种情况下,狗能保住自己不当食材就已经很不错了。所以,狗只能去找人不怎么会去吃的东西来填腹。当时什么最多,就是尸体啊(那时候虽然也会有人去吃人肉,但毕竟是小数)。
结果就是吃着吃着,这种狗的脑袋越来越大,还红,远远的看就像脑袋上顶了颗肿瘤,它的牙齿上沾满了尸毒,人被它要上一口都不得了了,更别说吃它了。
这狗啊,自从食物和安全都有了保障后,也开始挑剔了。
它为了追求新鲜和干净的食物,往往都藏在乱葬岗的各个角落,几乎是送葬的亲人前脚刚走,它后脚就给人刨出来,开肠破腹了。以前大部分人穷啊,往往都是人死了,随便拿块草席一卷,坑挖了一点点深就埋了,倒是方便了狗。
但是不知道为什么,还是有些狗喜欢挖更深的,有棺材的墓。(。。。估计是觉得有钱人细皮嫩肉的)用自己的脑袋狠狠撞棺材板,只要撞开一个洞,能容这狗的脑袋钻进去,它就能把这人的肠子从里面拖出来吃掉。久而久之,开棺狗这个名字也传了下来。
所以那年代,只要有埋尸体的地方(带棺材的那种),经常能听见这种声响,他们表示很淡定。有些人还会借此对有钱人表示不屑:看,这富贵人家死后不也是要和我们一样被这开棺狗拖了肠子。不过是带了一副薄棺,狗吃的时候还要麻烦一点罢了……
至于为什么是薄棺呢?据说,当时只有极富极贵的人家才用得起厚棺材,而且为了防盗墓贼,都会有人守着,这开棺狗近不得身,但如果看管不利,这墓被开棺狗刨了一个洞就另说了。不过看当时战乱频繁的样子,估计也就时间问题。
但是,别以为开馆狗只吃死人肉,如果你一个人和它撞见了,又不巧它还没吃饱,你又干不过他,你就嗝屁了。(说句不相干的话—当时盗墓贼不但要防守墓的,还要防半夜出来觅食的开棺狗,这从另一种意义上说,保护了墓主人的财产?)
后来,战火渐渐平息了,百姓也安定下来了,这开棺狗没有足够的尸体也慢慢换了口味。它的后代脑袋上那腥红的“肿瘤”也开始转向正常狗头转变,只不过还是要比寻常狗头大且硬。因为不吃尸体了,它牙齿上也不带尸毒了。再后来,“开棺狗”这名字也消失了,“狗头熊”这名字出现在人们眼前。
到现在,这个物种已经销声匿迹了。估计只能是传说中的动物了。
谢谢分享!
呃……好像不咋恐怖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