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网上的道友们都是用什么法门修行的。我是按照庄子的思想修道。技可进乎道,艺可通乎神。

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《桑林》之舞,乃中《经首》之会。文惠君曰:“嘻,善哉!技盖至此乎?”庖丁释刀,对曰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,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良庖岁更刀,割也;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,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。动刀甚微,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(《庄子.内篇.养生主》)
以上说的是“道进乎技”,也就是由技入道,但反过来思考,在庖丁解牛这个过程的本身,也就体现出了道,换句话说,“技”是低于“道”的,“技”是通向“道”的媒介桥梁,但反之,“道”又在“技”中。《天地》篇说“能有所艺者,技也。”技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作为一种专精之才能是主体所具有的,离开了某一个主体,便不可能存在技艺之说。就如上面讲述的庖丁解牛的神技,它是由庖丁这个解牛者也就是技艺的主体所掌握着的。庖丁解数千牛“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”,其行为有如舞蹈,其声音有如音乐,如此高超的技能是他经过长期刻苦磨练、反反复复实践而获得,其中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。若是没有主体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精神,没有主体对对象之物的精深钻研和其对自然规律的把握,这种神技便是不能获得的。再说对象之于技艺的重要性。庄子说“技兼于事”,也就是说技艺的展示总是需借助某一对象的。庖丁解的是牛,也只能是牛,若是换了羊、猪什么的,估计庖丁又得练上多年。对象的性状、规律以及构成特征是构成主体神技的一个方面,凝结着主体的智慧、技艺,是技艺展示者的技艺的物化形态。最后,技艺的获得与展示还离不开工具等必要的物质手段。对于庖丁来说,便是刀,没有刀,又怎么去解牛呢?以上这些便是合了庄子哲学里的“道在物中”的说法,具体而言,便是“道”在“技”中。
当某项技艺,达到巅峰后,再进一步,便接触到了“道”,即天地规律。

组长 管理员

热门评论
:
该帖子评论已关闭
图片审查中...
编辑答案: 我的回答: 最多上传一张图片和一个附件
x
x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